haodelvshi@163.com 400-0536-148
山东豪德律师事务所 地址:中国•潍坊高新区梨园街7329号德润公馆 电话:400-0536-148 邮箱:haodelvshi@163.com
山东豪德(济南)律师事务所 地址:中国•济南市历下区经十路9777号鲁商国奥城5号楼1818室 电话:0531-82369998
山东豪德(青岛)律师事务所 地址:中国·青岛市崂山区深圳路101号33号楼青铁大厦18楼 电话:0532-83959336
0532-83959337
邮箱:haudqingdao@163.com
山东豪德(西海岸)律师事务所 地址:中国·青岛市黄岛区九连山路2号鑫江中心A座9A1 电话:0532-88977028
吉尔吉斯斯坦豪德律师事务所 地址:吉尔吉斯斯坦比什凯克伏龙芝大街430号

当前位置: 首页> 豪德动态 > 云律所

合力保护,关爱成长——未成年人保护法相关问题解读

发布日期:2021-06-07 10:03    本文作者:豪德律师网    阅读次数:1222


      近些年来,校园欺凌、儿童性侵等相关问题频频进入公众视野,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随着最高法少年法庭工作办公室的成立和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正式实施,国家制定和完善了一系列相关制度措施,为“少年的你”撑起了一把法律的保护伞。大家或许对这些新制度新措施有很多疑问,对此小编将对大家的疑问进行一一解答。

 

  • 父母离婚需要听取未成年人意见吗?

应当听取未成年人的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九条: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根据未成年人的年龄和智力发展状况,在作出与未成年人权益有关的决定前,听取未成年人的意见,充分考虑其真实意愿。

 

  • 未成年人无故夜不归宿、离家出走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所在的寄宿学校应及时查找,必要时向哪个部门报告?

 

公安机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三十五条的规定,未成年人无故夜不归宿、离家出走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所在的寄宿制学校应当及时查找,必要时向公安机关报告。
收留夜不归宿、离家出走未成年人的,应当及时联系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所在学校;无法取得联系的,应当及时向公安机关报告。

 
  • 幼儿园是否能够教授孩子一些知识?比如拼音、识字等?

 

幼儿园教育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注重习惯、兴趣和学习品质的培养。根据教基厅函[2018]57号《教育部关于开展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要求,拼音、数学等知识性内容属于小学阶段的学习内容,幼儿园不得提前教授小学内容,强化知识技能训练。

 

  • 学校幼儿园提供的校车没有安排安全管理人员,这样做合法吗?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十六条:使用校车的学校、幼儿园应当建立健全校车安全管理制度,配备安全管理人员,定期对校车进行安全检查,对校车驾驶人进行安全教育,并向未成年人讲解校车安全乘坐知识,培养未成年人校车安全事故应急处理技能。

 

  • 严重的欺凌行为要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十九条:对严重的欺凌行为,学校不得隐瞒,应当及时向公安机关、教育行政部门报告,并配合相关部门依法处理。

 

  • 幼儿园对发生的性侵和性骚扰应当如何处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四十条:学校、幼儿园应当建立预防性侵害、性骚扰未成年人工作制度。对性侵害、性骚扰未成年人等违法犯罪行为,学校、幼儿园不得隐瞒,应当及时向公安机关、教育行政部门报告,并配合相关部门依法处理。

 

  • 设立最高法成立少年法庭工作办公室的有什么重要意义?

 

梳理历史的脉络,最高法成立少年法庭工作办公室,也是持续加强未成年人司法保护、不断创新未成年司法审判工作的必然结果。我国历来重视未成年人的司法保护,从1984年上海市长宁区法院建立第一个专门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合议庭开始,三十多年来,少年法庭已成为人民法院的重要审判机构,成为人民法院的“金字招牌”,为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作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但在新形势下,未成年人司法审判工作也面临新的挑战,包括《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犯罪法》等法律相继修正,催动着少年司法工作应势而动、因时而为。从机构设置的初衷看,最高法成立少年法庭工作办公室,有利于更好地坚持贯彻“教育、感化、挽救”方针和“教育为主、惩罚为辅”原则,推动未成年人司法审判工作。

 

值得注意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提出的“六大保护”中,家庭保护仍然处于首位。

 

法律明确规定了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履行的十项监护职责,如为未成年人提供生活、健康、安全等方面的保障,关注其生理、心理状况和情感需求等。

 

法律也规定了十一项禁止行为,如放任、教唆或者利用未成年人实施犯罪;放任、唆使未成年人吸烟(含电子烟)、饮酒、赌博、流浪乞讨或者欺凌他人;违法处分或侵吞未成年人的财产等,对于保护未成年的合法权益具有重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