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速览
01 农业农村部全面推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97项证明材料可免交 02 知网:违法,知否?欺客,改否? 03 最高检印发办理认罪认罚案件听取意见同步录音录像规定 04 中小学线上学科类培训App将暂时下线 05 日本地方首长商议:绝不允许修改和平宪法第九条 NO.1 农业农村部全面推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97项证明材料可免交 记者12月13日从农业农村部获悉,农业农村部日前印发公告,决定对“农药登记试验单位认定”等行政许可涉及的97项证明事项实行告知承诺制。原先申请人办理农业农村部各类行政许可时需要提供的97项证明材料,今后可自主选择采用告知承诺方式免于提交。通过“证明”变“承诺”,有助于推动形成标准公开、规则公平、预期明确、各负其责、信用监管的新治理模式,让企业群众办事创业更为方便。 本次公告公布了《农业农村部实行告知承诺制的证明事项目录》,明确了对于实行告知承诺制的证明事项,申请人可自主选择是否采用告知承诺制方式办理。采用告知承诺制的,申请人按照行政许可事项服务指南提交材料并填写《证明事项告知承诺书》,承担不实承诺的法律责任,不再提供有关证明;不愿承诺或者无法承诺的,应当提交规定的证明材料。申请人有较严重的不良信用记录或者存在曾作出虚假承诺等情形的,在信用修复前不适用告知承诺制。 NO.2 知网:违法,知否?欺客,改否? “把我100多篇文章收录到数据库,不仅不告诉我,读者包括我自己下载还要付费,我本人却从没拿到过一分钱稿费。”近日,年近九旬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退休教授赵德馨状告“中国知网”侵权,获赔70万元一事,引起舆论关注。更令人唏嘘的是,当赵教授运用法律武器讨回公道后,知网下架了他的所有论文。 作为由清华大学、清华同方发起建立并由同方股份控股的企业,知网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迅速发展,如今已成为世界上论文信息量规模最大的“CNKI数字图书馆”。但近年来,这一本应是知识产权保护标杆和学术交流公共资源的平台,却屡遭舆论质疑,有不少人说知网垄断学术资源、张“网”扑向商业利益,还让不少网友感慨“知网店大欺客”。 知网利用自身在学术界近乎垄断的强势地位,制定霸王条款、获得巨额利益,一直饱受学界诟病。在此次事件中,被侵权的赵德馨想在知网上下载自己的作品,还要倒过来给对方付钱。“为什么我创造的知识成果得不到尊重?”赵德馨这句质问,道出了广大学者的心声。 舆论质疑首先集中在知网的盈利模式和收费标准。财报数据显示,2020年知网年收入近12亿元,毛利率近54%。但与高盈利形成鲜明对比的却是作者的微薄收入。据报道,博士论文、硕士论文在知网出版,作者本人最高仅可获得100元现金以及400元面值的检索阅读卡作为稿酬。而作者的论文每在知网被下载一次,平台就会收取15元/本甚至25元/本的费用。 不仅如此,这一高定价还保持稳步上涨。据悉,知网每年都保持10%以上的涨价幅度,这让许多订购其服务的高校叫苦不迭。2016年,北京大学甚至因知网涨价过高一度停用知网。有网友调侃:“写一篇论文不仅掏空了脑子,还要掏空钱包。” 此次面对赵教授的维权,知网虽然履行了赔偿责任,但其后期的“下架”处理,让不少人质疑中国顶流学术网站的“初心”。一方面,知网的权威建立在学者们的汗水之上,知网赖以生存的版权资源,正是中国学术界无数学者辛勤付出的结晶;另一方面,这些研究成果却被“垄断”,成为压在学术界头上的“一座大山”。 知网不仅垄断了学术论文资源,更借此垄断了学术评价资源。知识创造者们必须凭借知网才能“证明”自身的价值——“能不能在知网上搜到自己”“知网上有几篇论文”成为很多学者职称评定和考核的标准。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何被侵权并非个例,但鲜有专家学者主动站出来维权。“我已经退休了这么多年,不在乎这些。我最关心的是‘尊重知识创造者’这个问题。”赵德馨说。 12月10日,中国知网发布《关于“赵德馨教授起诉中国知网获赔”相关问题的说明》,表示向赵德馨道歉,并提出将妥当处理其作品继续在知网平台传播的问题。赵德馨也表示,希望知网能拿出具体的整改措施,真正拿出诚意去解决问题,而不是停留于表面。 知网带有明显的公益属性,应该代表中国学术的形象和风气。这样一个由国家支持且掌握众多学术资源的平台要以广大学者的学术需求为首要导向,而不是利字当头、一网打尽,在未经原作者许可的情况下将“知产”据为己有并换取商业利益。 对于任何知识储备和知识付费平台来说,尊重知识创造者应是永远坚守的底线! NO.3 最高检印发办理认罪认罚案件听取意见同步录音录像规定 近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印发《人民检察院办理认罪认罚案件听取意见同步录音录像规定》(以下简称《同录规定》),对检察机关办理认罪认罚案件听取意见同步录音录像工作作出明确规范。 据介绍,出台这个规定,是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听取《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人民检察院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情况的报告》的审议意见,结合落实全国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建章立制重点任务,深入推进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实施,依法规范办理认罪认罚案件,充分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辩护人的诉讼权利,提高办案质量和效果。 《同录规定》共16条,明确了办理认罪认罚案件听取意见同步录音录像的目标任务、适用范围、录制内容、参与主体以及录音录像文件保管、使用规则等。《同录规定》明确,人民检察院办理认罪认罚案件,对于检察官围绕量刑建议、程序适用等事项听取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辩护人或者值班律师意见、签署具结书活动,应当同步录音录像。 最高检第一检察厅负责人表示,开展认罪认罚案件听取意见同步录音录像工作,主要目的是促进实现听取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辩护人或者值班律师意见实质化、规范化,进一步提高认罪认罚案件办理质效,防止听取意见不规范、走形式甚至强迫认罪认罚等问题。制定下发《同录规定》,既是检察机关进一步主动规范、约束检察履职行为,深入推进执法司法制约监督机制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积极回应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关切,深化检察队伍教育整顿,扎实推进建章立制的重要成果。 NO.4 中小学线上学科类培训App将暂时下线 记者13日从教育部获悉,教育部印发通知要求加强教育App管理,推动与“双减”政策衔接。通知指出,在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完成中小学线上学科类培训机构审批前,暂停中小学线上学科类培训App的备案工作;已备案的相关教育App暂时从平台下线。下线的相关教育App提供者获得中小学线上学科类培训许可后,在平台补充许可信息,提交恢复备案申请,经所在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核通过后恢复上线;未获得中小学线上学科类培训许可的,撤销备案。对于提供和传播“拍照搜题”等惰化学生思维能力、影响学生独立思考、违背教育教学规律的不良学习方法的作业 App,暂时下线。整改到位并经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核后,方可恢复备案。通知明确,不再受理学前线上培训App备案申请,已备案的相关App予以撤销。 NO.5 日本地方首长商议:绝不允许修改和平宪法第九条 中新网12月13日电 据日本共同社报道,12日,日本地方政府现任及卸任首长组建的“全国首长九条之会”呼吁,决心绝不允许修改日本和平宪法第九条,因为一旦修改,将面临战争风险。 此前,为阻止修改日本《宪法》第九条,日本地方政府现任及卸任首长组建了“全国首长九条之会”。报道称,由于日本众议院选举中,“修宪势力”达到国会提议修宪条件的三分之二以上议席,所以决定召开此次会议,该会议包括线上方式在内,日本地方首长和市民等共计约60人参加。 报道指出,担任该会干事的法政大学前校长田中优子在会议上强调,再这样下去,宪法可能被“改坏”,并对此抱有危机感。 担任共同代表的东京都武藏野市市长松下玲子表示,将向下一代继续传达维持和平的重要性。 据报道,该会议还就日本首相岸田文雄政府面向修宪强化体制一事进行了讨论,并在活动方针中,写入了反对修改宪法第九条的签名运动等。 现行《日本国宪法》于1947年实施。宪法第九条规定,日本永远放弃发动战争、武力威胁或以武力作为解决国际争端的手段;为达成这一目的,日本不保持陆海空军及其他战争力量,不承认国家的交战权。《日本国宪法》也因此被称为和平宪法。 法条带读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 第二百一十九条 人民法院对提起公诉的案件审查后,应当按照下列情形分别处理: (一)不属于本院管辖的,应当退回人民检察院; (二)属于刑事诉讼法第十六条第二项至第六项规定情形的,应当退回人民检察院;属于告诉才处理的案件,应当同时告知被害人有权提起自诉; (三)被告人不在案的,应当退回人民检察院;但是,对人民检察院按照缺席审判程序提起公诉的,应当依照本解释第二十四章的规定作出处理; (四)不符合前条第二项至第九项规定之一,需要补充材料的,应当通知人民检察院在三日以内补送; (五)依照刑事诉讼法第二百条第三项规定宣告被告人无罪后,人民检察院根据新的事实、证据重新起诉的,应当依法受理; (六)依照本解释第二百九十六条规定裁定准许撤诉的案件,没有新的影响定罪量刑的事实、证据,重新起诉的,应当退回人民检察院; (七)被告人真实身份不明,但符合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条第二款规定的,应当依法受理。 对公诉案件是否受理,应当在七日以内审查完毕。